从情感和需求出发,长宁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让爱心、暖心、贴心始终围绕特困群体、低保边缘群体、因病致贫群体等特殊人群,精准规范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开展综合帮扶个案66个,人均帮扶金额居全市前列……从2022年至今,长宁区惠民综合帮扶服务社以“兜底保障”为要求,强化全人群帮扶,为困难群众提供“针对性”“应急性”“临时性”的精准帮扶,不断提升帮扶力度。

仙霞新村街道的杨同学患有先天残疾,但是病痛并没有打败他,反而激励他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杨同学的父亲因病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母亲又在前两年查出患有乳腺癌。而杨同学为改善腿部越来越恶化的痉挛状态,只能办理因病休学,并于2022年6月在上海华山医院进行了腰椎手术,目前还在进行密集康复。

一张张医药费账单,令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喘不过气。万般无奈之下,杨同学只能向仙霞新村街道社区综合帮扶工作委员会寻求帮助。经过入户走访和资料核查,工作人员为他们制定了“一户一策”的个案帮扶方案,在给予帮扶的同时,更多的还有心理上的慰藉和疏导。

其实,除了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减轻他们医疗负担外,爱心助老、关怀特困供养老人始终是长宁区惠民综合帮扶服务社的重点工作之一。

“‘爱心助老’实物帮扶项目累计帮扶约800人……”长宁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表示,已连续开展8年的长宁区“爱心助老”实物帮扶项目为本区低保、低收入、支出型贫困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中年满65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送去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帮扶,如生活用品、小家电、护理用品等,其中冰箱、电饭煲、洗衣机等特别受到老人的欢迎。

惠民帮扶政策的实行离不开制度建设的支撑。对此,长宁区制定并推出《关于加强完善长宁区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的操作办法》,对进一步规范综合帮扶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一个特色亮点就是,扩大了帮扶范围,首次把综合帮扶范围从以户口定义帮扶对象拓展至长期居住在长宁区的且有居住证的常住人口,这一改变更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此同时,长宁区以“基础建设年”为契机,针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出台系列新举措,如对部门职责、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增加了合同审查办法等四项内部制度,进一步织密织牢制度“保障网”。

在北新泾街道,综合帮扶工作小组会定期开展救助帮扶专项培训,学习最新的政策文件,开展案例分析、困难对象情况交流、经验总结,以便在日常业务服务过程中,用政策找人,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缓解,加强综合帮扶工作人员综合性业务能力。

据介绍,长宁区在已拥有居委、街镇、区三级评估网络的基础上,还会由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主导定期检查,通过查看台账记录、平台数据,听取街镇主动排查情况、疑难个案综合研判情况,以及日常工作中瓶颈问题等,及时落实协调解决。同时,由长宁区惠民综合帮扶服务社对每个个案进行对接、全面分析、综合研判,全面加强工作指导,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提升综合帮扶工作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