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忙着砍收青菜头。 上游新闻记者 甘侠义 摄

重庆种子“更芯记”②

几天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回家”的第一餐菜谱中,就有一道菜是榨菜。

涪陵榨菜是重庆的一张“美食名片”,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疙瘩”变“金疙瘩”摆上世界的餐桌,离不开几代专家团队在“农业芯片”选育上的积淀。

“在低皮筋、低空心方面有了更大突破。”重庆渝东南农科院二级岗研究员、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渝东南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范永红说,未来将通过种子选育打破青菜头生长的季节性限制,让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青菜头。

拥有种类最多芥菜种质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榨菜的国家,其主产区是川渝和江浙一带。

“川渝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73.5%以上,而我们选育的榨菜品种的种子占了7成以上。”深耕青菜头品种选育38年的范永红骄傲地说,涪陵榨菜在品种选育上又有一些新突破。

种质资源是良种创新和选育的基础。作为涪陵榨菜原料青菜头的种子选育“策源地”,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拥有世界种类最丰富的芥菜类蔬菜种质资源,特别是各具特色的榨菜种质资源。

2020年,涪陵成功创建重庆市作物种质涪陵芥菜库,目前拥有芥菜类蔬菜种质资源达1500余份。其中,茎瘤芥种质资源200余份,发现、鉴定并命名了4个芥菜新变种。

“我们提出了中国芥菜四大类16个变种的新分类系统。”范永红说,有了这个种质资源库,涪陵榨菜的良种选育上底气更足、后劲更强。

“芯片”迭代 青菜头品质提升

涪陵芥菜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

1963年开始,涪陵就推出了“第一代榨菜”品种,供给当时的榨菜原料大面积生产,其中就包括“三层楼”“枇杷叶”“三转子”“63001”等芥菜品种。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选育的品种在产量和抗病能力上进一步提高。2000年至2020年,涪陵榨菜科技创新团队率先实现榨菜杂种优势的利用,先后推出多个杂交新品种。

现在,渝东南农科院又推出了“第四代榨菜”新品种——涪优203、涪优928、渝直80、涪优3000等榨菜新品种。

“第四代榨菜”新品种,通过远缘杂交创制新种质并结合杂种优势利用,培育新品种,在保证青菜头丰产、抗病的同时,还具有低皮筋、低空心等特点。

“品质大大提高。”范永红说,“尤其是‘涪优928’,在青菜头低皮筋、低空心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

与目前重庆大面积种植的“永安小叶”相比,“涪优928”的皮筋含量降低10%以上、空心率降低20%至30%、产量提高10%左右。目前,该品种正在进行点片示范种植,今后将大面积推广种植。

“培育出具有不同特性的榨菜杂交种11个,已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榨菜杂交种就有8个。”范永红说。

瞄准机械化 培育逆生长新品种

目前,在渝东南农科院的榨菜育种基地,一片有特色的榨菜种质资源材料长势正好。

“主要特性就是比较晚熟,也就是说抗抽苔能力比较强。”范永红介绍,这个季节青菜头早已收砍完,可得益于良好的种质资源,原本在这个季节不能生长的青菜头却“逆生长”,长势喜人。

目前,范永红团队正在加快榨菜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选育早、中、晚熟多品种以打破青菜头的季节性限制,不断延长青菜头的收砍期。同时,团队也在致力于宜机化品种的培育,为推动榨菜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涪陵已经培育出榨菜新品种15个,并得到广泛应用。创制出各具特色及性状表现的榨菜育种材料400余份,为未来榨菜产业持速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科创源泉”。

目前,重庆建立的榨菜良种繁制种基地1200余亩,年生产种子4.2万公斤以上,掌控了涪陵榨菜产业发展的“芯片”。

仅涪陵而言,27个乡镇街有23个镇街16万农户、60多万人种植青菜头,面积达到73万亩、产量180万吨,实现人均纯收入约2300元。

不仅如此,一袋袋涪陵榨菜还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餐桌上的一道“下饭菜”。目前,涪陵区就有7家拥有自营出口资质的榨菜生产企业,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欧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通讯员 黄河